城乡绿化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走进华容,满目葱茏:一片片田野“绿网”纵横,一个个村庄“绿色”掩映,一条条公路“绿带”飘逸……目之所及,处处洋溢着盎然绿意,迸发出蓬勃生机。

微信号:MeetyXiao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近年来,华容大力建设生态名县,坚持以“提质、增绿、强管、创新”为目标,全面推进“三年绿化行动”,突出打造“绿色城市、绿色屏障、绿色村镇、绿色通道”,基本形成“城乡绿景、山上绿屏、水岸绿网、道路绿荫”的森林生态格局。省林业厅领导评价:“华容造林规划起点高,财政投入大,造林机制新,值得充分肯定!”

大手笔,描绘绿色新蓝图

“为政多栽树,栽树要用心,栽树是责任”,这是华容历届县委县政府不变的理念。为进一步突出造林绿化的特色和品位,县委、县政府坚持高点定位、规划引领,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委托XX林业大学编制全县绿地系统规划,进一步明确了三年城乡绿化攻坚的思路。

蓝图绘就,“干”字当头。20xx年2月25日,***吹响了绿化攻坚的集结号,全县城乡三年绿化攻坚动员会议召开,一场规模空前、声势浩大的绿化攻坚战迅速拉开帷幕……

***委、县政府将“三年绿化攻坚行动”列入全县“三三六”重点工程,实行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场、村场干部包地段的三级包干责任制强力推进。每年坚持开展栽管竞赛,季度奖评,年终考核,分类排队,严格兑现奖惩,实行好坏“两上台”,有效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林业部门全力抓、相关部门配合抓”的生动局面。

群策群力,加快推进。全县20xx年造林3万亩;20xx年造林3。4万亩;20xx年新建改建绿地3万平方米,造林3。4万亩;20xx年新建改建绿地6。5万平方米,造林2。7万亩;2014年新建改建绿地xx万平方米,植造林2。6万亩。近年累计造林15。1万亩,项目造林4。6万亩,封山育林3万亩,城区新建改建绿地20。5万平方米。

三年绿化攻坚行动深入推进,华容城乡绿潮涌动,生态环境和谐美好,更重要的是,珍爱环境、热爱绿色的理念已深植华容人民心田,“植绿、爱绿、护绿”在全县上下蔚然成风。

大投入,激发绿色新动力

绿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公益性的基础工程,资金投入大,周期长。如何突破瓶颈,盘活资金?华容创新机制、多管齐下,积极向上争资,增加县级投资,扩大乡村投资,吸引社会资金,建立了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的多方位、多层次的投融资渠道。20xx年以来,全县城乡绿化投资约27300万元,为造林绿化提供了可靠保障。

加大财政投入。华容是传统农业大县,也是财政穷县,但无论财政多么艰难,县委县政府坚持每年预算xx0—300万元用于城乡绿化,20xx年将预算增加到每年xx00万元,对城乡绿化实行以奖代投。近年,财政对绿化的直接投入达3600多万元。同时,设立“绿化资金”专户,实行专账专户管理、专款专用、财务公开制度,接受社会监督。还探索推行了政府花钱“买生态”的绿化工作机制,出资251。5万元,回购县境内S306和华注公路25公里水杉林带权属。以此为契机,出台县级公益林管理办法,将省道、县道等主干道及环城生态圈和城区林木绿地纳入县级公益林进行管理,每年拿出30万元进行生态补偿,较好实现了政府、林权所有者和广大市民“三赢”的局面。

鼓励企业造林。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出台优惠政策,鼓励非公有制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BT、BOT等模式投资造林。对参与林业开发的'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办理贴息贷款、抵押贷款、单列采伐计划等形式予以扶持。全县共有15家企业参与林业开发,源森、茂源等企业投入1800多万元,造林20000多亩,新辉公司与操军镇采取股份合作、收益分成的方式,投资200多万元在藕池河外洲新造意杨林1800多亩。

引聚社会资金。按照“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原则,引导各种经济主体采取各种模式投资造林。近年来,共有200多名干部职工、300多个私营业主参与林业开发,社会造林投资达14000多万元,造林65000多亩。如何清华等造林大户投入600万元,租地造林8000多亩。与此同时,还规定全县所有涉建工程项目,必须按照工程总造价的2%安排造林绿化资金,实施配套绿化工程。未完成配套绿化任务,或验收不合格的,按1500元/平方米的标准征收项目业主异地造林绿化费,用于造林绿化。

一批重大林业项目的实施,带来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完善的防护林带有效改善了田间小气候,水稻、棉花、油菜等主宗农作物亩平增产xx%。20xx年来,华容营造意杨等工业原料林9万多亩,杉、松等用材林4万多亩,大面积的速生丰产林采伐期短,经济效益明显。以xx年一个轮伐期计算,每亩材积预计达9。45立方米,木材收入达4700元。广大农民因林制宜,积极进行林下间种,面积达到5。2万亩,每亩年均增收750元,年增收3900万元以上。农民群众从绿色“银行”中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造林护林、兴林致富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大管护,提升绿色新境界

植树造林,种是根本,护是关键。为确保造林成活率和保有率,华容出实招、动真招,强力推行“四包”(包栽植、包成活、包管护、包成林)责任制,从单纯植树向建管并举转变,从常规造林向特色造林转变,从“传统造林”向“景观造林”转变。

确保栽得下。建立县、乡、村、组四级植树网络,明确各自的职责和范围,分区分片造林造绿,保证有人栽。针对S306、华注路等主干道部分造林地段路基窄、土壤少的实际,采用纤维袋灌土护坡,再用黄土填充置换渣土,打桩新建围堰栽树,如三封寺镇在S306栽1株树用了47个纤维袋垒土护坡;各乡镇还对集镇沿街硬化路面,采用切割机切割水泥地皮,打穴栽树。近年,全县仅“三边”造林就达414万株。

确保长得活。建立专职林业管护队伍,对实施的造林小班地块,建立档案,实施跟踪管护;对新植树木及时浇灌、封土,防止水分蒸发,对苗木施加生根粉、浇透定根水;组织开展刷白、施肥、修枝、浇灌等抚育管理,促进树木成活生长,提高树木成活率。栽植后,吊挂“营养液”,缠绕高草绳,高温干旱时期及时组织进行抗旱。着重解决有人造、没人管的问题,确保“种一棵、活一棵、成材一棵,种一片、活一片、成林一片”。

确保管到位。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发布了《切实加强城市绿化管理的通告》、《城市绿化管理办法》、《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城市古树名木及后备资源保护与管理办法》、《城市蓝线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加强全县绿地保护。大力推行封山育林,对已成活树木特别是大树,原则上不砍不移,从严从快查处毁林案件。近年对52起涉林违法犯罪行为给予坚决打击,有力巩固了造林绿化成果。

精细管理保证了造林建一片,成一片,绿一片,城乡绿化的品质和效益明显提升,形成一批有特色、上水平的森林生态景观。万庾镇月形村村级公路两旁林木参天,绿荫匝地,林木价值高达500万元。

大跨越,创造绿色新生活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造林绿化的永恒目标。***深入推进“身边增绿”,实行点、线、面、带、片、网相结合,积极开展拆墙透绿、搬迁辟绿、见缝插绿、屋顶造绿活动,将绿色留在身边,融入生活。

做好点片文章,建设绿色家园。全面开展“创绿色家园、建文明新村”活动,每年组织评选40个绿色村场,在全县农村工作会上进行表彰,全县绿色示范村创建达到90%以上,40个单位分别获省、市级园林式单位,比例达到49%。优化造林树种,步淘汰以往的水杉、山杉、意扬等速生林品种逐,改由樟树、桂花、月季、紫薇、白玉兰等乡土树种和观赏树种当家,着力打造乔灌花草有机结合、常绿与彩叶树种合理搭配的生态景观。大面积增植乔木,提高绿荫效果。县城建成区绿地面积473。7万平方米,绿地率31。58%,绿化覆盖面积5xx。9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34。26%,公园绿地面积81。28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6。4平方米,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4。15平方米,新增公园绿地面积40万平方米,公园绿地率达70%,绿化广场绿地率达60%。

做好路渠文章,建设绿色通道。对县境S202、S203、S306等主干道路,制订专门方案,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进行绿化。目前,全县境内的省道和县道全部绿化,共投入xx00多万元,栽植6—xx公分樟树5万多株,提质绿化主干道路286公里,绿化通村公路1600公里。20xx年,县委县政府将人民大道新建定位为“森林大道”,列入年内必须完工的重点项目之一,下半年遭遇阴雨天气,整体工程受阻,部分业主和施工队想对大道的立体绿化工程推迟或变更。但县委县政府认为,向人民承诺的事必须兑现,阻力再大,困难再多,也要完成。通过近40天的日夜努力,有时几个施工队近200人同时作业,如期完成了分四个层次近150000平方米的立体绿化工程,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现在全部成活,成为华容“南大门”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多次受到省市专家的好评。同时按照分层栽植的原则,新建了杏花村东路的果树、杏花村西路的黄花槐、华容大道西路的樱花、华容大道中路的紫薇、二桥西路的红叶李等特色绿化街道,基本实现了“一街一品”、“一路一景”。

做好山水文章,建设绿色屏障。大力实施林业生态恢复工程,三年完成灾害损毁迹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的更新造林,植树4。1万亩;对厂矿区域全面清理整顿,进行复绿和异地造林,造林2200亩。强化水系及周边山地绿化,对华容河等主要水系及华一水库等中小型水库周边山地的绿化进行提质改造,植树5万多株,打造了华容河沿河风光带、状元湖湿地公园、田家湖生态公园等一批具有水乡特色的绿化景点工程。着力营造森林生态景观,在桃花山省级森林公园栽植桃树、松树等xx万多株。

植树造林,已使华容绿色葱茏、充满魅力,但华容植绿、增绿、护绿的决心不变,力度不减,绿色航程风帆正举。我们坚信,不久的将来,一个山川秀美、环境亮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华容”必将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总体规划调研报告如何写

■ 城市总体规划调查提纲

一、城市总体规划综合资料

1.近10年城市统计年鉴

2.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

3.区域规划或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资料(文字、图纸)

5.市(县)志及专业志如建设志、交通志、环保志等

6.政府工作报告

7.人口普查资料

8. 区域行政区图、城市1:5000或1:10000地形图

二、城市总体规划专项资料

1.人口资料

内容包括:全市总人口,全市人口的历年变化情况,城市人口总数,年龄及性别构成、文化构成,历年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城市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数量,城市周边地区人口数量、用地面积资料

2.城市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设想

3.区域及城市工业园区发展现状及发展设想

内容包括:工业园区现状(性质、规模和主要企业类型)、工业园区发展的设想、工业园区规划资料;

现状主要仓储用地的布点、用地面积、性质。

4.城市商业(含市场)现状及发展设想

5.城市及周边区域旅游业现状及发展设想

内容包括:旅游资源分布、特色及旅游线路;旅游设施——宾馆、饭店、娱乐场所等的布局、数量、等级;旅游客源数量及淡旺季分布

6.城市居住设施

内容包括:各主要居住地段的分布,各类型住宅建筑的面积,居民住宅建筑质量、人口分布

7.城市教育设施

内容包括:现状中、小学、幼儿园的布点、用地面积、地址、班级数、师生人数

8.城市文化娱乐设施

内容包括:现状主要娱乐场所(影院、图书馆、文化站、青少年宫、老年活动中心等)的布点、用地面积、地址、性质

9.城市医疗卫生设施

内容包括:现状主要医院的布点、用地面积、地址、等级

10.城市体育设施

内容包括:现状主要体育活动场所、居民健身运动场所的布点、用地面积、地址

11.城市宗教设施

内容包括:宗教场所的布点、用地面积、地址

12.城市对外交通

内容包括:区域及城市高等级公路现状(等级、宽度及长度)及规划设想,铁路及城市轨道现状及交通规划设想,主要客运站场的布点、用地面积,主要货运站场的布点、用地面积、

性质、交通运输手段,主要航道的等级、宽度

13.城市道路及交通系统

内容包括:各条道路的路幅、横断面形式、公交线路条数及具体走向、公交站场位置及用地规模、公共停车场布点、用地面积,加油站布点、用地面积

14.城市绿地系统

内容包括:主要公园、苗圃及防护绿地的布点、用地面积

15.城市给水资料

内容包括:水源地点、水质等级、水源保护现状;现状用水量、供水普及率、供水压力;现状水厂布点、用地面积、地址;现状配水管网的分布、管径

16.城市排水资料

内容包括:污水排放设施、地点、处理手段、污水处理率;现状污水排水管网的分布、管径;污水处理设施布点、用地面积;雨水排水管网的分布、管径;涵闸现状;城市及周边地区现状水系

17.城市供电情况

内容包括:现状日、年用电量(农业、工业、生活)、平均用电负荷、最高用电负荷;变电站布点、用地面积、等级;电网走向、等级

18.城市电信情况

内容包括:电信设施及电信电缆(或电讯导管)的布置、走向;电信网点的布点、容量、用地面积;移动通讯、无线寻呼业务、公用电话服务;邮政网点布点、用地面积

19.城市燃气情况

内容包括:现状用气量、气种、气源、气化率;现状输配气管网分布、管径

20.城市防灾工程

内容包括:人防工程现状布置、设施;抗震防灾现状设施、措施;避震疏散道路;防洪、排涝的设施分布、标准;消防站、消防大队、消防栓等设施分布、消防装备,消防供水现状

21.城市环境保护

内容包括:水源保护区,污染排放大户及排放量以及种类,大气、水体及噪声环境评价,环境监测报告

22.城市环境卫生

内容包括:各类废弃物量,废弃物收集、运输、排放、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状况,垃圾处理场、收集及中转站、果壳箱、垃圾箱(桶)、公共厕所的分布,环卫专用车辆及停车场、进城车辆冲洗站,其他环卫机构

城市公园调研报告2021

城市人性化设计的需求和闲暇时代的来临,城市公园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之一。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城市公园 调研 报告 ,希望对你有用!

城市公园调研报告篇1

通过考察学习,深刻地感受到了江苏、山东、北京等地 文化 公园的建设成就,其独特的文化魅力、震撼的核心场馆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创新的开发思路和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现将考察情况及对我市经营性文化公园建设的思考,汇报如下:

一、考察项目的基本情况

无锡灵山胜境位于风光秀丽的太湖之滨,是国内最为完整、唯一集中展示佛祖释迦牟尼成就的佛教文化主题区(5A级景区)。主要标志性景点为88米高的露天灵山大佛和总建筑面积7万余平方米的梵宫,其中梵宫内部采用东阳木雕、敦煌技师的工艺,美轮美奂。无锡灵山胜境已成为世界佛教大会永久性会址,仅去年旅游收入达8亿元。建设运营单位为无锡灵山文化旅游集团(国有)。

尼山圣境在山东曲阜孔子诞生地尼山南侧,总体定位为“文化修贤度假胜地”,主要标志性景点为90米高(含基座18米)的孔子像和总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的大学堂。预计一期工程于今年9月份建成对外开放,届时年游客数将达到250万人次,年旅游总收入约7.5亿元。建设运营单位为曲阜尼山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股份制)。

孙子文化园位于山东广饶县(孙武故里)城东新区,是以孙子文化为依托打造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规划占地1300亩。主要标志性景点为总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的兵圣宫,建筑内部大厅中心是8米高的汉白玉孙子雕塑,四周分孙子文化展示、战阵演练、战役回眸、古代将帅四个区,并通过高科技手段和东阳木雕、德化白瓷等传统手法将孙子文化内涵进行集中展示。建设运营单位为孙子文化园区管委会。

雁栖湖位于北京郊区怀柔城北,举行过2014年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主要标志性景点是国际会议中心和日出东方酒店。其中,国际会议中心采用“鸿雁展翅、汉唐飞扬”的外观方案,屋角起翘取汉唐建筑飞扬之势,平面按九宫格和故宫五凤楼布局,既体现了传统建筑的庄重典雅,又将国家的实力和底蕴恰当的张扬。主会场内主要展示了陆光正大师的9幅精美的大型木雕作品。建设运营单位为北京控股有限公司(国有)。

二、考察体会与思考

经营性文化公园有别于传统旅游资源的新一类旅游产品,是当代人通过高投资和文化创造力,集结科技文化、历史或民俗等诸多吸引力要素的精华,再现或构造一个有乐趣的充满 想象力 的活动空间,并与传统旅游资源开发在有特色、有吸引力等方面又有着共同性。此外,经营性文化公园有别于城市公园等公益性项目的操作模式,需要考虑今后的运营赢利和激起游客兴趣和兴奋的项目。评价其开发成功与否的标准,不是侧重公园的建设品质,而是项目的整体运营效益,包括游客数量、经济效益、就业数量、带动周边开发效果、提升城市知名度等。因此,经营性文化公园在建设运营单位选择上,应更注重经营能力强的单位,而非侧重开发能力强的单位,避免采用交钥匙的工程开发模式。主要 经验 有:

一是主题选择特色鲜明。多地的建设运作经验表明,文化公园的主题选择就是其核心资源,针对特定的细分市场,满足特定客源的需求。如无锡灵山胜境是以佛文化为基础,围绕佛、法、僧三宝为基本格局,通过强大的宗教文化感召力,吸引世界各地游客领略佛教文化。曲阜尼山圣境、广饶孙子文化园分别依托孔子儒家文化、孙子军事文化的强大影响力,形成主题特色鲜明的旅游目的地。因此,围绕主题、突出主题,才能凸显特色、扩大影响、打响品牌。

二是项目精选吸引人气。经营性文化公园的项目选择必须考虑今后的运营赢利,寻找游客的兴趣点,充分体现知识性、娱乐性、参与性。通过游憩方式及体验模式的打造,让游客深入其境、感受文化,并通过互动自主选择,获取知识与教益。如无锡灵山胜境在灵山大佛的正前方设置九龙灌浴项目,在梵宫内设置吉祥颂表演项目;孙子文化园的水上交战、攻城演绎、速度体验项目;孙武文化园的声光电文化展示手法,7D体验馆等,都体现了知识性、娱乐性和参与性,值得借鉴。

三是核心项目最为重要。核心项目是经营性文化公园的标志性景点,是宣传扩大影响和吸引游客的关键,是游客的兴奋点。核心项目选择需要有一定的建筑体量,应该是经典作品、传世作品。在建筑风格上要结合主题特色,形成标志性景观,内部装饰上要高端、大气、上档次,体现主题文化特征。如无锡灵山胜境的灵山大佛和梵宫,尼山圣境的孔子像和大学堂,孙子文化园的兵圣宫,雁栖湖的国际会议中心,都给游客留下深刻记忆,也是吸引游客的制胜法宝。

四是政府提供优惠政策。经营性文化公园项目具有投资大、回报周期长、投资风险大等特点,同时能带动旅游会展、餐饮住宿、文化演艺、科技信息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以及促进就业、提升城市知名度等等。因此,需要政府在政策、资金上都给予大力支持。如古北水镇开发时,基础设施建设、拆迁均由北京市政府投入,并将司马台长城经营权无偿给开发企业,4000亩土地也是定价挂牌以优惠价格(30万元每亩)给开发企业。

三、对尖峰山高尚休闲生活区开发建议

一是开发主题应充分展示金华独有的“儒释道”的婺文化精髓。尖峰山高尚休闲生活区位于金华城区向双龙风景区过度地带,充分利用其区位、交通、生态环境优势,依托金华、北山的历史文化资源,抢抓国家和省里十分重视文化公园建设的契机,以儒家文化为重点,展示婺文化的精髓,弘扬中华民族 传统文化 ,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项目作为金华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北山旅游开发的序言、导语、总纲部分。此外,需要有机结合北山山上黄大仙(道教文化),山下智者寺(佛教文化),使尖峰山高尚休闲生活区内公园主题选择为儒家文化,山上山下共同形成一个金华独有的“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文化主题,集健康、养生为特色的独具吸引力的文化公园。

二是项目选择上更加注重科技性、互动性、体验性。随着旅游方式和游客观念的转变,以展览式表现主题文化的旅游形式越来越缺乏吸引力。单纯以观光为主的项目,如以雕塑等为主的展示项目,应进行调整,并按照知识性、娱乐性、参与性要求,在科技性、互动性、体验性上做足 文章 。特别是核心项目的选择上,尖峰山中国婺文化博览园内建议形成“一主二副”的三大核心项目。“一主”即主题馆,按 “古今结合、中西融合”的理念,建筑高度、建筑规模、建筑风格应体现端庄大气,内部装饰应恢弘精致,形式上融合知识性、参与性为主,以声光电等科技手段来表现,以体现儒家文化为主的主题馆;“二副”是丽泽书院和养生酒店,其中丽泽书院前设置吕祖谦像,中间设置孔子像,后设置文昌阁;养生酒店以宗教(佛教、道教)养生、中医养生、食品养生、科技养生、博学与健康养生为主,设置尖峰论坛,将整个浙中地区旅游资源在此以立体全方位方式集中展示,并延伸商业街。

三是开发模式建议采用PPP模式。政府与私企组织共同完成开发建设和运行维护,其中政府应选择有实力、有文化公园项目运营经验的企业参与建设运营,而不是采用BT等模式的交钥匙工程。具 体操 作时,可捆绑公园西侧300亩土地作为先期启动资源。除此以外,政府明确目标定位、开发期限、投资额、股份比例后,与开发运营企业签订协议,由政府与开发运营企业共同成立金华山文化旅游项目投资公司,共同开发建设与运营。

城市公园调研报告篇2

我们对五峰山公园开发、经营等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回顾、走访,并充分听取过去、现在参与旅游开发、经营管理等有关人员的意见,形成以下报告:

一、基本情况:

1987年经县林业局批准,经营所成立了五峰山旅游服务部,采取边规划、边建设、滚雪球的方式,对外接待游客。1992年经省林业厅批准为五峰山森林公园,2002年为五峰山国家森林公园。现有员工83人,其中退休人员42人,在岗人员41人。景区为拓展旅游市场、提高知名度、促进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确立了“加强培育和保护生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优势资源”的发展战略,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发五峰山。1998年以前,经营所职工主要从事林业生产,大搞植树造林、森林抚育、采种育苗、森林防火、砍伐竹、木维持生计的经营管理模式。由于林业生产周期长,见效慢,严重的是经营所面积小,资源濒危,加上职工多,职工生存艰难,迫使单位在抓多种经营上 作文 章。1987年单位以竹资源优势开发生态旅游事业,组织职工学习改革开放一系列的方针政策,转变职工思想认识,提出了“以林为主,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是促进林场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03年10月公园请省林科院编制了《五峰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将五峰山核心景区作为重点规划区:以良好的自然景区和动植物资源为主的生态保护区;以自然山水、森林群落、天象景观为中心的森林旅游景区。06年以来,由于解放思想,认识提高,集中精力抓旅游,当年旅游收入是06年前各年收入的25倍。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公园条件。县委、政府非常重视公园开发建设,全力以赴整体建设公园,促进旅游发展,投入资金800余万元,县林业局牵头,组建了公园建设领导小组,聘请重庆交通大学对景区进行建设策划,解决了供电,供水;目前,供水、供电充足,交通畅通;新修建了公园生态显示屏等。

3、以竹为特色,创建旅游品牌,在县林业局、旅游局的领导和指导下,公园领导班子抓住机遇,反映迅速,制定了目标方案,筹集资金20余万元,对照标准,明确责任,在硬件和软件方面进行适当整改。

4、大力招商引资,促进公园建设。06年引进投资改造招待所、承包公园餐厅茶馆和照像及旅游观光车等项目,引进资金近150万元。

5、造势宣传营销,广辟客源市场。06年以来,公园自行举办跳竹杆舞、万人签名宣传活动,同时积极参加市、县旅游局组织到成都、重庆举办的旅游招商会、项目推介会、项目对接会等。通过这些活动,景区发送宣传资料2万余份,充分展示了景区特色,其价值不可估量。

二、主要问题:

一是资金问题,阻挠公园发展。公园是经营所的一个分支机构,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仅吃饭人员就达83人,包袱沉重,负债经营,到目前为止欠职工工资261.5万元,根本没有财力考虑发展问题。垮不掉,上不行,偶尔向县财政争取点资金,犹如杯水车薪;虽然06年政府投入资金进行了整体建设,但基础设施薄弱,游览范围狭窄,景点少而孤立,特别是星级宾馆建设、湖泊开发、竹器博物馆、竹种园等项目的开发,资金需求巨大,成本收回周期长,投资商不愿意进入。

二是景区进出人员复杂,管理难度大,直接影响开发建设。公园与周边5乡镇近十个村接壤,进出人员错综复杂,在核心区内常住一个村三个社,近100户村民,有个别村民乱建民房;有的村民私带游客经过林区周边小道进入景区从中获利;有的游客假借走亲访友逃票进入景区,严重影响景区形象。

三是林场职工生存艰难。电改既不能纳入城网,也未纳入农网,从06年起,职工生活、单位办公用电照明每度为1.2元;供水问题虽然政府解决了,但每吨价格为8元。这些问题加重了林场的负担,要想自行投入公园建设实为无米之炊。

三、几点意见:

发展五峰山公园,有利于促进我县森林旅游事业的发展,满足人们了解自然、回归自然的愿望;有利于综合开发景观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加强资源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一)、高点定位,抢抓发展机遇。国家新的休假政策为旅游业界带来了新机遇。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便捷的交通条件,赋予公园发展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建议将五峰山公园纳入市、县旅游发展重点,逐年投入,抓好公园后期开发。按照保护有效、利用有序的要求,编制公园旅游规划,建立统一有效的管理体制,推动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公园发展。当前经营所最难解决的是职工生活问题。林场是差额拨款单位,大部分收入来源靠砍伐竹木和一部分旅游收入,除了生产费、办公费、维修费后,职工工资、退休人员补贴无法全额兑现,造成对公园发展和生态保护的信心不足。建议政府将单位纳入财政全额预算,使职工彻底转变思想观念,一心一意抓发展。

(三)、科学规划,统一开发。公园要聘请知名规划专家,高起点、高水平编制森林公园旅游规划,严格按照规划,搞好开发和建设,重点打造星级宾馆、竹种观赏园、水上乐园、洞穴探险、竹林迷宫等项目,把景区建设成为设施设备齐全,功能完善,高档次、高品位的生态旅游胜地。

(四)、保护资源、促进发展。

1、加大林业的培植、抚育投入。。

2、搞好有害生物防治,确保配套经费到位。

3、加大森林防火力度,配备森林防火设施设备,防患于未然。

4、切实加强周边生态和景观保护。

(五)健全机构,有序发展

建议组建公园管理委员会,由管委会协调解决公园开发、建设、管理等相关问题。

城市公园调研报告篇3

为学习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先进经验,特别是城市公园规划建设方面的理念和手法,进一步提升城乡规划设计水平,市城乡规划局于20__ 年8月8日-12日,组团赴台湾学习考察。期间先后走访了桃源、台中、嘉义、高雄、台北等5市,参观了台中园道公园(草悟道公园)、都会公园、秋红谷景观生态公园、桃源虎头山公园、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园等,及鹿港老街、文中公路花园等,拜会了天下景观工程有限公司、大江绿色工厂有限公司、桃园风景区管理处、鹿港老街发展促进会等机构。

通过实地学习考察,我们认为台湾在公园绿地规划建设方面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现报告如下:

一、台湾地区城市公园规划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遵循自然生态的规划设计理念

1、尊重自然、保护生态

在所参观的项目中,从其选址、设计到施工各层面、各阶段无不体现对自然和生态的尊重,体现都市居民对自然环境、休闲游憩的本源需求。具体到规划设计层面,一是强调生态修复。如台北原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后,在保障各方面安全的前提下,通过覆土绿化建设成为公园广场,占地约2.5公顷,可供人登高远眺城区;二是注重海绵城市理念。在公园建设中注重保留或新建池塘等湿地环境,坚持保护大大小小的水面,保障水面率不降低,为蜻蜓、青蛙、鱼虾、乌龟等生物提供生存场所,从而提供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如都会公园的乌龟池,虎头山公园的蜻蜓池和青蛙池等;三是尽量保留现有植被。在公园建设过程中,预先将现有的植被进行划界保护,在新建各项配套设施时也尽量避开原有树木。如虎头山公园以木栈道替代传统水泥路面,树屋建在人造仿生树上,而非建在既有乔木上。如台中市在建的中央公园(暂定名)施工现场就有用护栏将保留的树木林地圈起予以保留。四是做到适地适树。在公园建设过程中,采用乡土树种,让人留住乡愁,体现文化特色。

2、因势利导、注重微地形的利用

因势利导是台湾公园规划建设的一大特点。一方面,适势而建公园,具体表现为利用城市边角地,或近期难以综合开发地段进行公园建设。另一方面,在建设中强调对原有地形地貌的综合利用,尽量做到因地设计、因势建设,并很好的与周边用地协调互融。如台中市市中心的秋红谷公园,该地块原为开发项目开挖基础形成的大坑,后由于项目无法实施,经研究建设城市公园,并在规划设计中充分利用下凹地势营造出市中心独特的下沉公园景观,获世界卓越建设首奖。

3、经济适用、强调功能优先

在所参观的项目中,大多数建于上世纪60-90年代,都坚持功能优先的指导思想,彰显了经济适用的朴素观念。公园的景观塑造不追大求洋,而以满足人的需求为根本;材料使用上以坚固耐用和便于维修为基本原则,没有大面积的运用大理石,以石块、水磨石等材料居多;树种选择也以地方树种优先,并且做到适地适树。同时在公园设计中尽量利用了现有设施或树木,而不是夷为平地后全部重新建设,结合地形地势的设计与建设也大大节省了工程费用。

(二)注重细部、塑造精品工程

1、尺度适宜、注重细节

适宜的尺度和注重细节的表现是台湾地区公园建设的又一重要特征,无论在宏观的功能分区,还是落实到空间的建构筑物、广场等,都符合人视和行为的体验尺度,并没有庞大的入口大门、中心广场、景观轴线等,无处不蕴含着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思想。

在景点空间塑造上,同样的地块内创造丰富多变的空间感受,颇有中国古典园林步移景异的韵味。沿着园道,每经一处小桥、亭廊、密林之后,另一种功能和景观便闪现在眼前。如大安森林公园,在植物配置上,注重色彩、季节的变化,做到四季皆有景,四季景不同。

对于细节的精心设计是基于适宜尺度的再一次深化,台湾的城市建设,在公园景观设计及建设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如文中公路花园内景观细节,台中市绿园道铺地嵌入的动植物图案,台北美术馆外人行道行道树树池,大厦入口部位的垂直绿化等等。

2、传承文化、营造特色

多种人文、自然、艺术等要素的交互融合在台湾公园中多有体现,特别是台中市市中心的草悟道公园最能体现这一特征。草悟道公园北起自然科学博物馆,南到台湾美术馆,全长3.6公里,宽50-100米不等。

公园内部采用了分段分区设计思路,每一段是一个分区,每一个分区都有一个不同主题。自北向南分别为自然科学、行为艺术、开敞大草坪、休憩咖啡、游憩集散、游戏交流、体育健身、主题雕塑、书法艺术等主题。一条纵贯公园的步行系统--即“园道”串联了绿地广场内的各功能和主题分区。

(三)坚持以人为本、满足普通民众生产生活需求

1、交通组织方便快捷

一方面城市的道路级配较合理,特别是支路网密度大,所以即使在上下班车流量较大的高峰期,仍然拥有比较好的行车体验。另外在道路交叉口处理、红绿灯设置、较窄处人行道处行道树的处理等方面都以优化交通组织为前提,所以即便是有汽车、摩托车的混行时常出现,带来的便捷感受还是可以接受的。此外还有街头随处可见的自行车或电动车租赁点和充电站(桩),极大的方便了市民出行。

2、园林绿化系统完善

按照500米建绿的要求,布局了各类公园、街头游园、绿化广场、滨河绿地等设施,并注重采用绿道将各类公园设施串联起来,且结合绿化开敞空间布局了城市商业、文化、娱乐、体育、交通等各类设施,方便市民生产生活需求。

3、服务设施均衡便民

药店、超市、金融网点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很均衡,而且一般半径在步行15分钟左右(这与台湾地区市民的生活习惯有关系,他们平时以摩托车出行为主,步行的距离大概在15分钟以内还可以接受,当超过这一距离就会觉得不方便)。这种均衡便民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其丰富的支路网系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更密的支路网提供了更长更多的临街界面,同时也提供了公共服务设施更好的交通可达性。

(四)倡导公众参与,推行社区总体营造计划

地方协会(发展促进会)、公众自发参与都市规划建设、社区建设的热情度很高,广泛的民众参与极大提升了城市公共空间改造、提升的可能,让城乡再现活力。如20__ 年起,开始实施了“公共空间艺术再造辅助计划”(“艺术介入空间辅助计划”),旨在鼓励艺术家与社区合作,以艺术为平台,与居民共同进行公共空间的改造与提升工作。如在鹿港小镇改造提升中,注重将艺术家工作室采用评审制(免租金)引入文化步行街改造中,结合文化旅游发展,提升城乡人气与活力,统筹拓展开发文化创意类产业项目,促进永续发展。

当然,除了以上我们所看到的优点,或者说是长处之外,也存在诸如土地私有化带来的大宗土地统筹开发的难度加大,导致城市空间景观整体性不强;相邻地块建筑风貌、形态、退界等难以协调统一;虽有沿街骑楼,但是还存在贯通性不够,利用率不足等问题。

二、对我市城市中央公园规划的几点启示

通过本次考察学习,结合宣城实际,针对我市城市中央绿轴公园规划设计,提出以下意见:

1、保护自然山水本底。台湾地区的公园水面普遍均面积不大,缺乏亲水性公园,与之相比,在我市中央公园设计中应注重殷村水库等水面的保护与利用,进一步梳理基底现状山水、植被、自然地形地貌等特征,对道叉河及两岸进行梳理,在中央公园南部结合道叉河整治建设湿地公园,突出山水特色文章,建设自然生态景观轴。在绿化 种植 中,适地适树,鼓励采用乔木类乡土树种,尽量做到返璞归真。注重微地形利用等细部设计,采用海绵城市技术手法,做到自然质朴。

2、注重文化氛围的营造。台中园道公园建设处处充满了城市的文化品味,如草悟道公园运用了中国书法的一些理念。我市中央公园设计作为城市文化轴线,位于新城区和历史文化老城区的交汇处,在设计中应注重公共空间文化氛围的营造,辟设公共活动空间,在中央公园北部应结合敬亭山风景名胜区及公共文化设施的配置,采用体现文房四宝之城特色的雕塑、小品等,将地域文化元素运用到城市雕塑、游步道、路灯、公交站台、座椅、环卫设施等城市家具之中,保留承载着记忆的古树,以及熟悉的来自本地的建筑材料、硬景观和本土植被,展示本地工匠工艺,做到与市民互动,体现文化铸魂。

3、着力完善游憩设施规划。以满足各年龄层次普通市民需求为导向,在公园中设置供人们休憩、观赏、玩耍、运动、聊天、放松的各类活动场所,结合游憩特点设置高密度使用区、中密度使用区、低密度使用区,如高密度使用区可设置观影广场、景观水面、户外剧场等多样性游憩设施及人文活动空间,中密度使用区可设置生态养生池、阳光草坪、健行步道区等,在低密度使用区设置生态保育区等等,结合绿化设置体现曲径通幽的景观效果。在植物景观配置上注重色彩、季节的变化,注重绿化景观层次性、串联性。

4、加强周边地区建筑管控。以城市中央公园建设为契机,统筹协调两侧用地开发,注重产业、商业业态的引导,如可借鉴艺术介入空间辅助计划等操作模式,进一步推进周边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突出体现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同时要加强两侧建筑风貌管控,明确建筑体量、高度、形式、色彩等具体控制引导内容。如在景观轴线两侧明确居住建筑应以多低层为主,采用灰色调等要求。

5、通过中央公园及相关服务设施的建设,进一步带动城市整体服务功能的提升。以城市中央公园建设为引擎,带动轴线两侧开发建设以及老城区的规划更新改造,着力完善城市文化旅游服务设施。

6、适当留白,预留“多余空间”。在中央公园规划设计中,可结合现有建筑如厂房的改造利用,也可在部分地区留白,充分预留展示展览、文化娱乐的活动空间,真正让广大市民与公园规划建设永续“互动”。

城市公园调研报告2021相关文章:

★ 城市公园调研报告

★ 公园调研报告总结

★ 有关旅游发展调研报告5篇

★ 环境保护调研报告3篇

★ 2020公司年度汇报总结报告5篇

★ 公共雕塑调研报告

★ 寒假2021社会实践个人报告1000字

★ 2020个人工作总结及明年工作计划

★ 德庆县政府工作报告(2)

★ 大学生寒假实践实习报告范文最新5篇

小城镇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严格贯彻中央及全省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城乡规划编制单位调研报告,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升质量为关键。下面是我为大家共同的小城镇建设工作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小城镇建设工作调研报告1:

小城镇是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联系城市和农村的桥梁和纽带。为全面了解我县小城镇建设的进展情况,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提出建议,加快我县小城镇建设发展步伐,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近期,县人大常委会小城镇建设调研组对我县小城镇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调研组先后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县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情况汇报,深入城建、土管和浒湾镇等单位与长期从事小城镇规划建设的一线同志和基层工作人员进行了座谈、交流,比较全面地了解了我县小城镇建设的真实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成效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在打造一流县城的同时,从统揽全局的高度,以村镇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步伐,初步形成了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和谐发展的格局。

1、科学编制规划,以规划引领农村小城镇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搞好农村小城镇建设,首先要科学规划。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农村小城镇建设的规划工作,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适度超前”的基本原则,按照“政府组织、专家编制、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要求,注重突出规划的前瞻性和科学性,以超前规划引领农村小城镇发展。早在2007年,各乡镇就聘请了东华理工大学和华中科大联合编制了《总体规划》,确定了各乡镇的区域规划、城镇性质、总体布局以及道路交通、市政工程、园林绿化、环保环卫、建设控制等目标。今年,浒湾镇和对桥镇分别围绕“文化旅游名镇”、“生态旅游边贸新镇”的目标,再次请省城市规划设计院对集镇建设规划进行了修编,浒湾镇还聘请了专业部门完成了污水管网和书铺街老城区建设规划,为下一步的发展进行了科学定位。县土管局自2008年开始,聘请相关部门对各乡镇集镇土地利用规划进行了编制,去年已通过相关部门的评审并正式实施。

2、强化基础设施,以项目带动农村小城镇发展。项目是集镇建设的“引擎”,大项目大发展,小项目小发展,好项目快发展,无项目没发展。近年来,我县按照省、市的要求,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以镇村项目建设为抓手,带动小城镇发展。从2008年开始,全县各乡镇每年实施100多个村镇建设项目,切实加强了农村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县委、县政府还印发了《关于推动乡镇集镇建设的实施方案》,要求各乡镇大力实施“十个一”建设工程,即一套科学超前的总体规划、一套集镇管理的长效机制、一套安全清洁的供水系统、一条亮化美化的集镇街道、一个文明安全的和谐社区、一个功能齐全的农贸市场、一个优质便民的服务中心、一所群众满意的中心学校、一个设备齐全的卫生院、一座温馨祥和的敬老院。2012年,各乡镇安排了143个镇村项目,总投资达7.75亿元。随着每年实施的镇村项目成功建设,有效地促进了我县小城镇功能的不断完善,小城镇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2011年,我县小城镇建设工作在全市年度综合考评中获第二名。

3、突出重点建设,以示范引导农村小城镇发展。按照全省实施“百镇示范工程”的安排和要求,县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以上,突出抓好浒湾镇、对桥镇等高速公路、国道、景区沿线重点集镇的小城镇建设。浒湾镇充分发挥千年历史文化名镇和地处抚州“6+1”城市群较为中心地带的有利条件,通过多渠道筹资,积极加强项目建设。先后建设了金浒广场、浒湾抚河大桥、金溪三中综合大楼、老街道路改造、新街路灯亮化与下水道工程、自来水设施建设和浒湾中心医院大楼等基础设施项目。目前,正在开展“一渠两岸”及书铺街开发等项目建设,促进了小城镇功能的不断完善。至2011年底,浒湾镇人均道路硬化面积7.1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4.2平方米,自来水普及率达75%,城镇化率达40%。对桥镇以龙虎山风景区为依托,充分发挥国道沿线交通优势和毗邻华东交通枢纽城市鹰潭市的地理优势,积极开展示范镇建设。先后建设了农村党员干部培训中心、农贸市场改造及集镇美化亮化硬化工程、便民服务中心及文体活动场所、对桥镇中学校园环境建设工程等项目。至2011年底,对桥镇人均道路硬化面积6.9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4.6平方米,城镇化率达35%。为策应省委、省政府建设和谐秀美乡村的要求,县新村办通过镇村联动等方式,对浒湾、陆坊、琉璃、对桥、石门等乡镇所在地或边缘村进行新农村建设布点,有力地推动了上述乡镇集镇的环境整治和绿化、美化、硬化等工作。

4、健全管理机制,以管理促进农村小城镇建设发展。注重管理是农村小城镇建设的核心。近年来,各地通过积极探索,初步形成了清扫、保洁、清运、管理、执法、监督“六位一体”的小城镇建设管理体系。例如:浒湾镇制定了《小城镇环境管理实施细则》和《浒湾镇镇区卫生管理制度》,全面落实了临街单位、住房、商店“门前三包”责任制;在原有4名环卫人员的基础上,增配2人,并购置了垃圾处理专用车等清洁工具,及时清扫街道,及时运送垃圾,确保路面全天候整洁;成立了街道管理巡逻小组,有效遏制了违规现象的发生;成立了交通管制小组,进行全天候沿街巡逻,确保辖区交通畅通;对镇区广告乱贴乱挂、商户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垃圾乱丢乱倒等问题进行了集中整治,提升了镇区环境卫生水平。为切实加强集镇环境卫生管理,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今年8月下发了《关于开展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的通知》,彭县长亲自召集乡镇主要领导开会,明确责任,进行部署。县新村办还在省、市、县安排的农村清洁工程经费中对集镇环境卫生工作给予经费奖补,推动了集镇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秀谷镇大力实施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净化的“五化”工程,强力推行门前三包制,路段长、班子成员包片制,绿化认养制,举报奖励制等管理模式,成功营造了小城镇管理的良好氛围。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对县城小街小巷进行全面监管,消除卫生盲区,保障了城区环境卫生。大力协助有关部门抓好社区建设、市民教育,为我县争创省级文明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存在不足

1、编制缺乏长远规划,集镇功能不够完善。2007年乡镇虽然聘请了东华理工大学和华中科大联合编制了《总体规划》,但当时规划编制粗糙,乡镇有应付差事的现象。且该规划已时过境迁,难以完全适用当前和今后小城镇建设的现实需要。新一轮总体规划编制,除浒湾、对桥完成外,其城乡规划编制单位调研报告他乡镇均未开展。究其原因:一是经费紧张,编制一套规划需15万以上;二是规划很难做到科学、实用,在实施中规划与建设存在“两张皮”的现象,随意性较强,很难长期严格遵照执行。 集镇规模偏小,产业特色不显,吸附承载能力不强,商贸不旺,功能也不完善,与“十个一”的要求相比,差距较大。乡镇与乡镇之间发展也不够平衡。人口较多的集镇功能相对比较完善,人口少的集镇功能有萎缩的现象。

2、建设投入相对不足,基础设施比较薄弱。近几年来,小城镇建设的投入主要是依托项目投入,县、乡财政直接安排资金投资集镇基础设施建设较少。乡镇财政主要是保工资、保运转、搞乡镇政府大院建设,对集镇的公共设施投入除了购置部分环卫设施、支付保洁人员工资和街道路灯电费,再加上零星修修补补之外,自有资金投入较少。县财政主要以项目配套为主,单项列支专款用于集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多,与国民经济发展,与县级财政增幅,与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功能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小城镇的环卫、园林、公厕等公用设施比较缺乏,绿化、美化、亮化工作也未能跟上。

3、土地经营文章做得不活,集镇发展缺乏后劲。据统计,2009年-2011年,全县乡镇公开出让乡镇国有建设用地共4宗,面积8.4亩,成交价117.45万元。其中浒湾镇2宗,何源镇、双塘镇各一宗。据了解,当前乡镇一是土地收储难。农村集体土地收贮价格较高,乡镇很难承受。原粮管所、供销社等乡属单位占用的土地纠纷较多,闲置土地很难盘活。二是为节约成本、图省事。乡镇为规避土地出让相关税费,同时也为了省去争取用地指标难的麻烦,干脆“单打碎敲”单宗出卖。三是农村建房滥占乱建现象比较普遍。一户一宅、拆旧建新制度未能建立,农民占用耕地建房的现象有蔓延的趋势,集镇土地出让价格不高。四是缺乏长远打算。当前乡镇工作千头万绪,尤其是维稳压力任务繁重,经营土地没有硬性任务和考核指标,乡镇主要领导没有也很难把经营土地放在应有的位置。由于土地经营做得不活,社会资本参与集镇建设与开发的力度不大,大多数集镇年年老样子,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4、环境卫生管理存在薄弱环节,脏乱差现象比较突出。一是垃圾处理设施缺乏。除双塘、石门建有简易垃圾中转站外,其他乡镇没有垃圾中转站,也没有规范的垃圾填埋场,大部分乡镇租农用车作为垃圾清运车。二是保洁队伍不够稳定,人员数量不足。目前,保洁人数较多的有浒湾、对桥,保洁较好的有双塘,但普遍存在着保洁人手少,保洁效果差的问题。三是集镇居民保洁意识差。单位和居民门前“三包”责任制基本没有建立,少数集镇虽建立了,但落实差,垃圾乱丢乱倒现象严重。

三、几点建议

1、要切实把小城镇建设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略,强调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三化”同步。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建设和谐秀美乡村,其中要求至2015年全省50%左右的乡、村要达到和谐秀美的标准。小城镇作为乡镇的政治、生活、文化、信息中心,作为城乡“三个文明”建设的展示窗口,县、乡政府责无旁贷要把小城镇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主攻“两区”建设成效明显,城区建设荣获多项殊荣。相比之下,我县农村小城镇镇建设虽有较大进步,但与“三化”同步相比,与和谐秀美乡村标准相比,与农民和集镇居民幸福指数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把小城镇建设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核心是要强化县、乡领导抓小城镇建设的责任意识,并形成政府、部门、社会、群众齐抓共建的的格局。

2、要切实加大对小城镇建设的投入。乡镇要切实做活土地经营文章。要加大土地收储的力度,对原乡镇站所、厂矿、学校、砖瓦窑等闲置土地要因地施策,尽快收储;对集镇规划区内的农民集体土地要像秀谷镇抓“两区”建设征地一样,责任到人,限期征收。要加大土地公开出让力度,通过“招、拍、挂”引进竞争机制,控制用地数量,提高竞拍价格。要大力推广浒湾、合市等地事前公示、联审联批制度,加大农民占用耕地税的征收力度,遏制农民占用耕地建房。浒湾镇对集镇规划区内居(农)民建房采取不接电等方法征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筹措小城镇建设资金,取得了较好效果。土管部门要适度安排小城镇建设用地指标,支持集镇搞活土地经营,筹集小城镇建设资金。县财政要加大对小城镇建设的投入,建议从2013年始,每年安排200万元专项资金,采取推磨转圈的方法,集中抓好1-2个乡镇的集镇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镇村联动”项目也要主动跟进。对乡镇编制规划所需经费,建议县财政适当奖补,以调动乡镇搞好规划编制的积极性。

3、要切实加强小城镇的环境卫生管理。小城镇建设要“建管并重”,尤其是环境卫生管理,今年内要有明显的改观。要完善集镇垃圾的清运处理办法。浒湾、对桥、陆坊、左坊等交通便利的乡镇,应建立垃圾中转站或简易的停放场,并出资委托县城管局统一运至县埋焚场,县财政给予适当的奖补。其他乡镇要逐步建立规范的填埋场。要增强和稳定保洁队伍,用足用好有劳动能力低保对象参加公益劳动制度。适当提高保洁人员工资待遇和政治荣誉,完善保洁员的责任和奖罚机制,提高清扫保洁效果。乡镇要定期对集镇环境卫生进行集中整治,解决集镇乱停、乱堆、乱倒的“脏、乱、差”的问题。

小城镇建设工作调研报告2:

小城镇作为乡村经济、政治、文化集聚中心,其发展不仅是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良方,更是对当地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影响的大战略。发展小城镇,有利于乡镇企业相对集中,更大规模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避免向大中城市盲目流动;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改善生活质量;也有利于化解制约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矛盾,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农村现代化。近年来,我镇以“以业建镇,以业兴镇、重点突破,梯级推进”为思路,小城镇建设进程得到了明显加快,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谭家山镇小城镇建设基本情 况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为推进我市美丽乡村建设,做好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市政府相关情况报告的准备工作,根据2015年常委会监督工作计划安排,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许青云带领部分常委会委员和市人大代表组成的调研组,于5月18日至21日先后深入蕉城、周宁、福安、寿宁四县(市、区)12个乡镇开展调研,实地察看了16个美丽乡村的建设情况,并与当地干部群众进行座谈。5月22日,调研组听取了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汇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成效做法

我市从2012年开始实施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推动,各部门协同努力,乡村两级积极推进,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培育一批示范典型,有效改善农村环境。2014年全市共投资6.6亿元启动建设130个美丽乡村,创建13个美丽乡村示范村,打造三条美丽乡村景观带,在福安市开展美丽乡村示范县创建活动。全市共完成裸房整治4286栋,整治建筑面积59.1万平方米,村道硬化85.8公里,新增绿化面积6万平方米,垃圾处理能力达到108.2吨/天,新增农村污水处理设施16处,新建污水管网12.1公里。今年正在组织实施134个美丽乡村建设,创建13个美丽乡村示范村,打造4条景观带。

1.注重组织推动。市长亲任宜居环境建设指挥部总指挥,分管副市长任副总指挥,内设美丽乡村建设组,将工作纳入全市2014年度重点项目和“双百”项目进行管理;2014年出台《美丽乡村一日游示范村创建工作方案》《关于做好美丽乡村规划“一张图”工作的通知》,今年又出台《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注重分类指导、示范引路,2013年以来召开了7场各类现场会,组织100多名乡镇长、村建站长分10期赴福州业务培训,组织30多名村支书赴台湾参加乡村旅游培训。各县(市、区)制定工作方案与考评办法,开展农村工匠等培训,上下齐心协力,共建美丽乡村。

2.注重整治环境。围绕五项重点任务(整治裸房、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村道硬化、村庄绿化),各地积极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开展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动生态示范创建、绿色乡镇创建和村庄绿化工程,有力地整治了农村“脏乱差”问题。美丽乡村示范村则按照“三整治三提升”(整治生活环境、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整治旧房裸房,提升公用设施建设水平、提升生态保护修复水平、提升经济发展水平)要求,提高整治水平。各创建村还突出基础先行,千方百计改善乡村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有些村还建设村民活动广场、小公园,整治了河道等。

3.注重突显特色。各创建村立足条件优势、资源秉赋,保护好乡村原始风貌、村庄原有形态,挖掘文化内涵和生态特点,走差异化、特色化路子,形成不同类型的特色示范点。如以蕉城贵村、邑板为代表沿溪流域景观型,以福安牛石坂、秀洋为代表的田园风光生态型,以福安虎头、溪塔为代表的生态农业特色型,以霞浦东壁、福安大获为代表的海边海滩风光型等。同时,我市大力创建白云山、霍童溪、福鼎蒋太线三条美丽乡村景观带,并在沿线启动美丽乡村一日游示范点建设,成为乡村游精品。

4.注重文化传承。大部分创建村能够注重保护和挖掘村庄的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打造精品。如福安市采取融入“畲、茶、古、廉、红”等元素,就是开发历史文化村的好办法,整治后的廉村环境古朴受到好评。我市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工作均取得明显成效。全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3镇6村(全省42个镇村),中国传统村落31个(全省125个),总数居全省第一。福鼎仙蒲与巽城、福安廉村、屏南双溪、寿宁西浦及古田杉洋等6个村(社区)于2014年获得中央财政传统村落保护资金补助各300万元。2015年,省政府通过竞选方式选择十个镇(村)开展历史文化名村环境景观改善提升工作,我市蕉城霍童镇、屏南T下村以总评分第一位、第二位的成绩列入该项目。

5.注重发展产业。一些村庄产业发展意识强,依托资源优势,加快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家庭农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如福安秀洋、寿宁亭溪村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发展有机特色农业,产品畅销效益较好。发展游游产业也是很多创建村产业发展的主要选择。如福安虎头、福鼎潋城、古田江湾、柘荣石山村依托风景名胜区;霞浦半月里、福安坦洋村依托民族风情、传统工艺等开发乡村游,都是发展乡村经济的'有益尝试。

二、存在问题

我市美丽乡村建设由点到面逐渐推开,不少村庄发生可喜变化。但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市美丽乡村建设尚处推进阶段,与上级要求、与有些设区市相比有差距,面临较大挑战。

1.各地有差异,推进不平衡。从组织推动看,领导重视程度不一,造成推进力度不一,个别村今年创建工作未启动;从县(市、区)看,各有特色亮点,示范村建设方面福安、蕉城相对走在前;从创建村看,环境整治效果差异较大,有的连基本的卫生都未打扫清楚,有的观望等待、应付过关,重建设轻规划、重基础建设轻环境整治的现象自然存在。

2.规划不完善,特色不突显。村镇规划2012年虽然实现全覆盖,但受技术力量、设计经费、编制时间等因素制约,整体水平不高,相当多村庄规划可操作性不强,与美丽乡村建设要求不相适宜。一些村规划雷同或者太抽象,甚至无宜居环境整治规划;一些村庄在自然风光、历史人文和产业元素上挖掘不够。从建设上看,“有新房无新村” 现象比较明显;不少村庄存在硬化过度等现象,乡土气息和乡村风貌没充分展示。有的基础设施薄弱,有的则贪大求洋、大拆大建,洋气有余,土味不足,有的种大树、搞不锈钢,甚至有的挖地造湖,脱离农村实际,城市化明显。

3.整治不彻底,保洁不落实。一些村“五清楚”(扫清楚、拆清楚、摆清楚、分清楚、粉清楚)不够清楚,示范村“三整治三提升”不到位,脏乱差问题尚未全面解决。有的卫生没搞不到位,有的房前屋后生产生活用品乱堆乱放,有的村“清违”工作不落实,有的裸房未装饰或处理,个别村鸡鸭没有圈养;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未有效处理现象比较普遍,连霍童溪沿岸部分村庄也未建设污水处理设施。重建设轻管理,整治后回潮现象不容忽视。

4.发动不到位,主体不主动。有些群众不了解美丽乡村建设政策,一些群众卫生保洁意识差,各扫门前雪,主动参与意识不强,存在“干部做,群众看”现象,甚至涉及自身利益时就不支持、不配合、开口就要钱,宣传发动工作有待加强。少数乡村干部存在阶段任务意识,有畏难情绪和“等靠要”思想,主动性、持久战精神不足。

5.产业不突出,发展缺后劲。除个别村有特色产业外,绝大多数村都因区位、自然、人才条件原因,找不到发展路子,产业单一趋同,没特色没规模没竞争力,也难招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整体水平不高,土地流转缓慢,人才、资金缺乏;有些村想借助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愿望好,但自身条件限制,即使加入旅游元素也难有作为。

6.投入不集中,机制不健全。当前除了省财政专项资金外,市县乡财力投入不足,部门项目资金没有有效整合,加上村财薄弱,难以保证在要求的时间内完成较大的投入。今后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建制村则相当部分是村财空壳村,难度更大。组织领导与共管长效机制也待完善,怕美丽不持久。

三、意见建议

美丽乡村建设承载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但这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按照《福建省美丽乡村建设指南》的要求,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富民产业、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历史文化传承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持续推进“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延伸“点线面”攻坚,不断提高串点连线成片上规模效应。必须突出重点,科学选点,分期分步实施,示范引导推动,形成特色亮点。在实践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六项工作:

1.强化规划引领。以规划为龙头,突出特色,突出重点,有序推进。一要注重基础资料和民意收集。规划要因地制宜,注意多深入实地摸实情,多尊重村民意愿,多方便生产生活,并注重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村社会发展规划、农村住房改造建设规划相衔接。二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根据村庄山水、生态、人文、产业等实际,考虑旅游基本要素,注重空间布局、建筑形式、田园风光和自然景观融合,防止“千篇一律”,做到“一村一规、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三要简单实用便于实施。规划不能太抽象,要通俗易懂,简单管用,可直接实施。四要强化项目带动作用。通过规划生成项目,分期分批、分门别类地筛选好项目,争取上级的立项支持。当前可结合生态农业开发、精准扶贫、水利建设、环保投入、乡村旅游,做好做足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文章。五要提高规划执行刚性。要加大规划宣传与督查力度,村庄规划纳入村规民约,切实强化执行。

2.强化环境整治。大力实施宜居家园建设行动计划,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一要注重生活环境整治。这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最基本工作。要引导农民开展环境整治,严格按照“五清楚”,把要求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上、每一个具体行动上,真正解决好农村“脏乱差”问题。二要注重生态环境整治。要遵循“六不六多”(不推山、不填塘、不搞村里的宽马路、不要过多使用水泥钢筋、不在门前屋后搞过度硬化,多依山就势、多因地制宜、多做庭院菜地、多搞村庄绿化、多用乡土材料、多搞地方特色的建筑)原则,加强“四旁四地”(村旁、宅旁、水旁、路旁、宜林荒山荒地、低质低效林地、坡耕地、坡荒地)和裸露地块绿化,达到“两特色”(房前屋后菜地化、菜地似绿化”“田园资源是公园、田间步道变绿道)目标,防止简单套用城市化做法。三要注重规范村民建房。划定农村禁建区、限建区和适建区,加强旧房、裸房整治,进行“平改坡”或挑檐改造,古建筑、古民居不得随意粉刷,管控好村庄整体风貌。

3.强化基础配套。从我市村级实际出发,各地要在继续完善农村水电路通讯设施的同时,集中力量重点解决三方面公共配套服务缺位问题。一是建设乡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综合考虑人口数量、供水规模和建成区分散与否,合理选择处理工艺、处理规模及排放标准和排放路线,合理建设布局乡村污水处理设施,每个创建村当年应想办法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积极推进敖江、闽江、交溪等重点流域1公里范围内的554个建制村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争2018年前全部实现污水有效处理。二是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重点在解决市县经费投入问题上求突破,推广“村收乡运县处理”模式,实现“四有” (每个村有稳定的保洁队伍、完备的处理设施、长效的资金保障、完善的责任监管机制)目标。省里正在制定相关政策,我市要抓紧跟进出台。还可以通过“一事一议”动员村民每户每年缴一定费用用于村庄保洁。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完成所有乡镇和90%建制村生活垃圾有效处理。三是配套建设其他公用设施。统筹规划建设群众集体活动广场、凉晒场、公厕,整治河道、沟渠,加强防灾避灾场所、防洪和消防设施建设,解决好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问题,向农村延伸商业服务,完善基本公共保障。

4.强化文化传承。文化是每个村落的“魂”。美丽乡村建设不能面子光鲜、里子脆弱,必须根据自身条件,合理定位村庄特色,在保留村落原始风貌、保护山水田林、延续乡村野趣上下功夫,挖掘和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和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遗产,努力彰显乡土、山水特色和地方人文特色,做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对列入2015年省政府重点扶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整治项目的蕉城霍童镇、屏南T下村,要认真组织实施。要加快全市传统村落普查与评审认定,逐步完善省、市、县三级传统村落名录,并有效组织申报第四批国家级、省级传统村落,争取中央补助资金支持。同时,注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农村文化公共服务体系,丰富农民精神生活。

5.强化产业支撑。把村美与民富有机统一,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原则,选好路子,巧借山水,盘活资源,经营村庄,最大限度激发农民创业就业热情,打造“一村一品”,激活“美丽经济”。一要发展高效农业。用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推动农业特色化、绿色化、产业化、标准化、设施化、社会化,鼓励发展家庭农场、林下经济、花卉苗木基地、休闲农业等产业,实现农民就地就业创业、转产转型。福安秀洋村发展有机循环农业产业的做法值得学习推广。二要开发乡村旅游。要挖掘文化内涵,发挥生态优势,树立更多类似“霍童溪生态走廊”、“溪塔葡萄沟”、“洋中梦里水乡”等特色品牌,逐步将传统农村观光产品转变为农事体验、民俗风情、特色民宿、养老养生等新型旅游业态。今年重点抓好蕉城、福鼎、福安、柘荣四条示范线路创建,开展旅游扶贫工作。三要发展集体经济。通过整合资源、整理资产、转化资本,鼓励乡村发展资源开发型、资产经营型、为农服务型、股份合作型集体经济,增加村财收入。

6.强化机制保障。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不能搞一阵风,当时很漂亮,不久又恢复老样子,必须靠有效机制来保障。一要完善投入机制。市本级和县(市、区)政府要在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兑现落实政策投入的同时,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对纳入美丽乡村年度创建计划的村庄和景观带,按照创建等次、成效、人口规模实行“以奖代补”。要积极引导村民参与,并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引导企业、社会资金投入,倡导社会各界捐赠、赞助投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逐步建立政府、社会资金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二要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克服重建设轻管理的倾向,建立污水、垃圾、绿化、护栏、供水等公共设施长效管护制度,做到有专人来管、有制度来管、有村规民约来管,避免人为破坏、过快损坏。同时,加强市县乡三级村建站建设,充实技术力量,县乡要派人挂点帮助指导推动,严把质量关。三要建立村民参与的有效机制。美丽乡村建设,政府不能大包大揽。要强化村民主体地位,深入细致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引导村民自觉参与项目规划、建设、管理和监督;同时,要广泛开展文明教育,创建美丽家庭,引导村民改善生活习惯和消费方式,自觉整治环境。四要完善宣传教育机制。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宣传先进经验典型范例,营造氛围,使美丽乡村建设家喻户晓,成为各级政府、部门的责任,村民的自觉。加大宣传促销,提高我市美丽乡村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五要完善督查考评机制。继续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任务和绩效考评内容,严格实行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通过采取“月通报、季考评”等方式强化督查,强化动态管理,扎扎实实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盂县城乡发展的问卷调查报告

问卷结果“十二五”规划将参考

本报总编辑张秀(左二)、省土地学会会长张保令(左三)、山西阳光实业集团董事长李春光(右一)共同抽出幸运读者

制图:刘铁军

本报与省房协联合主办的2010山西百姓住房论坛暨问卷调查抽奖仪式隆重举行

本报6月27日讯25日,由本报与省房地产业协会联合主办的“2010山西百姓住房论坛暨问卷调查抽奖仪式”在太原阳光商务中心举行,与会众多嘉宾围绕“居有其屋”,纷纷为圆百姓住房梦出谋划策。来自省住建厅、省统计局相关职能处室,省城150家开发商、房地产经纪公司、专业地产研究机构代表以及本报特邀热心读者等200多人参加了论坛。

上午9点30分,活动正式开始。本报总编辑张秀首先代表山西晚报社致辞,他说,在当下中国社会,“居有其屋”是百姓关心、党和政府操心、社会各界热心,关系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民生大事,这正是山西晚报联合省房地产业协会进行“居有其屋”问卷调查活动,并举办2010山西百姓住房论坛的大背景。举办此次论坛的核心目的,就是希望让老百姓、开发商、政府官员、行业协会以及媒体代表聚到一起,就百姓和行业高关注度议题展开讨论和分析,从而为百姓置业提供参考,为政府决策提供建议,为开发商和房地产业提供思路。

省房地产业协会会长袁纶华对此前本报与省房地产业协会联合开展的《我对实现百姓“居有其屋”的建议》有奖问卷征集活动作了简要回顾,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了总结分析。活动启动以来,共收回纸质调查问卷150余份、网上调查问卷1.1万余份(人次)。调查显示:9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本地的房价偏高,商品房价格已经超出居民预期可支配的收入水平。在住房供应结构中,有七成被调查者认为,政策性住房应该占供应总量的70%以上,对政府的保障性住房仍有很高的期望与依赖。据介绍,此次问卷结果将作为我省住房“十二五”规划编制前期调研的部分内容。

为感谢读者参与,本次调查设置了幸运读者奖,经现场抽取,12名幸运读者最终脱颖而出,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论坛内容详见7、8版)

问卷一

逾九成人认为房价远高于期望值

今年5月,中国房地产信息集团太原机构接受本报及省房协委托,对收到的调查问卷进行了数据分析汇总。结果显示:被调查者普遍认为房价偏高。有超过90%以上的人认为,目前本地的房价偏高,商品房的价格已经超出居民预期可支配的收入水平。70%的人认为3000—4000元/㎡的购房价格是可以承受的,只有3%的人可以承受5000元以上的购房价格。

而太原市5月的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达5605元/平方米,远高于读者的期望值。

这份调查报告也反映出,我省住房市场刚性需求依然强劲:有超过60%的读者表示,在未来3年内有购房意向,另有近20%的人持观望态度,只有18%的人没有购房意向,这说明我省房地产市场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在住宅建筑面积上,有70%的人认为,一个普通家庭在居住面积上以90㎡左右最为适中,另有26%的人认为普通家庭的居住面积不应低于60㎡。这说明,大多数购房者希望有适中的住房面积,不宜过大或者过小。

问卷二

七成人认为保障性住房应超七成

“您想购什么类型的房屋?”近半参与者对各类型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分配充满期望和依赖,有41%的被调查者想购买普通商品房,32%的被调查者想购买经适房,有14%的被调查者想购买限价商品房,有9%的被调查者想购买二手房。仅有不足4%的被调查者想买高档商品房。

房价对于普通购房者来说仍是购房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在“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在供应总量的所占比例”的选项里,有69%的人认为,保障性住房在住房供应总量的比例应在70%以上;有28%的人认为,保障性住房在住房总供应量的比例应在60%以上。

而事实是,我省保障性住房的供应量满足不了需求,与读者的期望相差甚远。以太原市为例,2009年住宅用地的计划供应量为450公顷,其中仅有90公顷用于经适房,经适房与商品住房的土地供应比例为2:8。在土地供应量不足的前提下,经适房的供应面积和供应套数很难达到住宅供应总量的60%—70%。

对于目前经适房的分配办法,参与者观点鲜明:超过70%的人认为,目前经适房的申购办法基本公平合理,在申购原则和办法上还有待进一步透明化和公开化;有30%的人认为不公平。

目前,国家政策允许经适房在5年后可以上市交易。对此,有43%的人认为这个政策不合理,经适房的处置权应归政府,由政府回购。有29%的人认为,可以进入市场交易,有28%的人选择了由符合条件的家庭成员继承。

对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位置问题,有50%的人认为应该单独建设,有50%的人则认为还是与商品房住宅小区配套建设较为合理。

问卷三

商品房预售二成多人盼取消

针对房价上涨的因素,记者多次采访商品房开发商及业界人士,他们纷纷表示,地价在开发成本的所占比例过大,而且上涨速度迅猛,直接导致商品房销售价格上涨。部分业界人士认为,土地出让金已成地方政府重要的财政收入,所以越是商品房价高的地方,保障性住房的土地供应比例反而越少。

此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4%的人认为目前地价过高,也有36%的人认为地价适当,但都认为土地的招拍挂制度有待完善和改进。但是如何完善,鲜有读者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

对于目前执行的商品房预售制度,有77%的人对其表示认可,并希望其进行完善和改革;有23%的人则希望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

问卷调查还显示,房地产政策宣传也存在缺陷,群众对住房体系和分配政策了解不全面,比如对于现行的商品房、限价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及公共租赁房五种住房体系,仅有17%的人了解,83%的人对此根本不了解或不太清楚。

采写:本报记者戎紫冰胡斌摄影:本报记者李春泽

读者问卷调查抽奖获奖名单

一等奖1名乔峰晋城市泽州县人民法院

二等奖3名翟铁亮太原市煜博物资经销部

雷鸣临汾市尧都区区郝家圈门10号

巨縻舍孝义市回收公司

三等奖8名王哲民盂县政法委

高弘扬清徐县编委办

杨智慧太原市晋源区义井西峪东街21号院

孙进喜太原市万柏林区和平北路北巷8号(晋机厂)

黄江伟太原亲贤街西口368号水工大厦物业部

马金保山西省原平市文化馆

程柱红太原晋祠镇三家村

曹治强太原市杏花岭区享堂南街2号

(请获奖者尽快持身份证到本报经济新闻部领奖)

本报6月27日讯从3月24日起,本报与省房协共同举办“我对实现百姓“居有其屋”的建议”活动以来,全省各地读者不仅热情参与问卷调查,很多人还纷纷写信发表观点,反映出百姓对“居有其屋”这一话题的强烈关注和对拥有一套住房的美好企盼。

这些信件来自我省各地,写信的读者来自各行各业,其中一位来自太谷县委党校的读者段先生,写信反映了孩子大学毕业留在太原后遇到的住房困难。“全家省吃俭用,连一套房子的首付也交不起,真是干着急,没办法。”段先生希望,太原能够借鉴外地合资房的经验,使一般的工薪阶层、刚毕业的大学生和农民工也能有房住。而交城读者侯先生则建议,政府应对楼盘的空房率加以监管,同时希望90平方米以下的户型占到楼盘开盘的97%以上,“这样符合节约低碳原则。”

关于保障性住房的讨论也是众多读者来信中的热点。一位太原的读者希望完善经济适用房的申购条件,应将80后纳入经适房申请范围。同样是太原的一位读者,希望政府能够提高效率、加快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

近年来在城市周边迅速建起的小产权房,也成为读者反映较多的问题。一位家住太原市晋源区的读者反映,晋源区小产权房多而乱,但因为价格低廉,很多市民争相购买,但这样的房子没有保障,住起来也是提心吊胆,希望政府部门能统一规划,给小产权房一条出路。

房子的质量也是读者反映的热点之一。有位太原的读者给本报寄来一封长达6页的信件。他说,自己一直在建筑部门负责施工工作,退休后又被聘为监理,目前在建筑市场发现仍有一些黑包工队存在偷工减料的问题,他希望社会能在多建房的同时建好房。

为早日圆百姓的住房梦,本报特别联合省房地产协会组织了2010山西百姓住房论坛。

围桌论道房价“批判”总能赢掌声 1 房价高地价飞涨是推手

“房价高得离谱,我认为从太原百姓收入水平来看,2000多元一平方米的房子比较合理。目前太原市场上动辄六七千元的房价,让消费者吃不消。”来自山西大酒店的读者代表韩刚认为。“2000元说”的观点一抛出,几名读者代表纷纷鼓掌以示赞同。

太原房价到底高不高,合理不合理?话筒在几位开发商那里遭遇“太极推手”之后,本土开发商山西东方紫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任金彪说,“太原从2000年的房价均价2000元左右,到今天均价达到5760元,房价上升趋势始终存在。不过,对地价和房价的认识,开发商的感受应该更为深刻。纵向来比,十年来,地价的涨幅远高于房价,横向来比,作为三线城市的太原,房价在70多个城市中是偏低的,但其地价却是很高的,楼价上涨是必然。除了土地之外,项目的绿化、园林、水景等公共休闲及物业管理设置在升级换代,各类建筑成本逐年增加,开发商不可能做赔本买卖。”“买房人希望房价降得快一些,而开发商则认为,房价涨得还不够。”对于这一矛盾,山西阳光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春光发言:房价问题不只是开发商的问题,政府在其中应起到重要作用。作为开发商来说,要盖好房、开发好品牌,做到这两点就是尽到了社会责任。简言之,就是“既要让百姓满意,也要让开发商过得去”。

房价越来越高,与飞速上涨的地价不无关系。“目前有一种说法,出售土地已经成了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在抑制地价方面,百姓希望政府拿出有力的政策来。”读者代表陈二召提出的问题和呼声,引来了全场的掌声。“去年,全国工商联商会公布了调查结果,认为地价在房价构成中占比很高,最高达到50%,国土资源部很快回应,地价占很小比例。随后国土资源部在全国抽样调查了几十个城市、几百个楼盘,其结果显示,这些楼盘平均地价占房价的比例为25.6%,这个数字说明,地价在房价中确实占到很大比例。省房地产业协会会长袁纶华表示:推高房价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高地价,高房价反过来又诱发高地价。从多年的实践看,我国现行政策土地出让金一次性征收的方式存在弊端,一是导致地价一般占到房地产开发成本的20%—30%;二是房价总数非常庞大,以此作计税基数增大了交易成本;三是造成地方财政对土地收益和高房价下房地产交易税费的过度依赖,刺激政府养成“快卖地、多卖地、卖好地”的利益冲动。为让房价降下来,协会也多次呼吁过这个问题,袁纶华对此建议,是否可把70年土地出让金一次上交的政策,变为分年缴纳,改变财政对土地的依赖。

2 保障性住房还是建得少

“我身边很少有亲友能住上经济适用房,政府供应的保障性住房太少了。”家住省城金刚堰的一位读者在论坛上称,各类保障性住房不仅建得少,而且分配有失公平。“许多保障性住房指标都分给了大企业、大单位,而中小企业的职工既买不起商品房,还分配不到保障性住房,政府应把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分配指标向这部分人群倾斜一些。”“2009年,我省保障性住房的投资额及开工面积都创下历史之最,但是住房建设需要一定的周期。估计明后两年,百姓会感觉到身边增加了不少保障性住房。”省住建厅住房保障处处长梁晓军表示,我省确实存在保障性住房供需矛盾,今年省政府再次将保障性住房建设纳入向全省人民承诺办好的“实事”,全年将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24万套。现在国家对各类型住房的定位已经明确,商品房是满足中高收入群体的房子,中低收入家庭可以通过申请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来满足居住需求。“像我们这样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收入不高还没有资格申请经济适用房,希望政府能够给类似的人群提供合适的房子。”来自省城某事业单位的魏薇说,她今年28岁,研究生毕业之后落户在省城,现在根本没能力买房,在论坛上她急切地表达了自己对房子的渴求。

梁晓军处长称,夹心层遇到的住房难题,已引起我省各级政府的关注。“今年,我省已经有发展公共租赁房和限价商品房的思路。”公共租赁住房的保障对象是既不符合租住廉租住房条件,又买不起经济适用住房的低收入家庭,今年各市将提出2010年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计划。而限价商品住房的供应对象是既不符合经济适用住房供应条件,又买不起商品住房的中等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这两种房子将覆盖新就业群、外来务工人员等人群。”梁晓军称,我省住房建设及分配体系正在完善、健全,政府正在努力帮助老百姓实现“居有其屋”的梦想。

论坛上,许多代表认为省城的楼价上涨与保障性住房供应不足、分配不公有直接原因。山西省房地产协会的副会长、秘书长赵富英表示,近几年政府在保障性住房的供应和建设上欠账很多,导致百姓一提住房只会想到商品房,市场供应不平衡影响了百姓生活的幸福指数。北京世纪朗润房地产经纪公司薛铮表示,政府在土地供应及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的不足,造成省城商品房市场的供不应求,这方面的工作如果今后没有跟进,房价还会上涨。

(下转8版)

嘉宾名单

袁纶华省房地产业协会会长

张保令省土地学会会长

赵富英省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秘书长

梁晓军省住建厅住房保障处处长

闫玉变省住建厅公积金监管处处长

于世玮山西建筑职业学院院长、省房协副会长

张丽云省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处副处长

李春光山西阳光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任金彪山西东方紫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邓韬太原富力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赵海军辰兴房地产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营销副总经理

薛铮北京世纪朗润房地产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

高扬太原崇泰景和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峰中国房地产信息集团太原机构负责人

李志锋北京瀚思正道投资顾问机构董事总经理

赵国伟山西安家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读者代表

陈二召山西省旅游局

杜素平太原市小店区政府办

魏薇媒体记者

贾婷房地产相关从业者

韩刚山西大酒店员工

刘勇壮山西黄河律师事务所律师

(上接7版) 3 有需求的消费者可多方比较考虑出手

“新政如此严厉,我特别想知道开发商下半年会有哪些应对方式?省城楼价下半年会下降吗?我该不该买房?”读者代表杜素平先生特别关注新政对太原楼市的影响,两次接过话筒发言,言谈中透出对楼价下跌的渴望。然而开发商的回答显然让杜先生失望。“调控政策影响的仅仅是购房信心,暂时的交易量缩水并不意味着省城的刚需在锐减!”北京世纪朗润房地产经纪公司总经理薛铮认为,省城楼市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产品类型不够丰富,无房的外来人员、年轻人想买房,有房的中老年人想换房,太原楼市每年商品住宅的成交套数仅有四五万套,而太原市有约达上百万个家庭。省城商品住宅在未来几年的需求缺口仍很大,楼价大幅下降的可能性不大。

薛铮表示,从国家历次出台的楼市调控政策来看,通过抬高门槛抑制房地产需求的方法最为有效,但带来的问题是把经济能力有限的改善性需求也抑制住了,能多次置业、炒房的有钱人并不怕这一招。而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以扩大产品供应的政策在地方落实得一直较差。打压开发商,以计划经济的手段要求开发商不捂盘、不囤地、不涨价的调控手段屡屡碰壁。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楼市在出现浓厚的观望情绪后,开发商减少了供应,随后而来的是产品短缺,楼市会出现报复性反弹。

中房信息集团太原机构负责人李峰认为,此次调控政策的针对性非常强,直指局部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要抑制投资性需求。而根据中房信息集团在全国50多个城市的监测数据分析,省城楼市在交易量、平均价格、产品构成及市场规范各个方面都很落后,仅算得上是四线城市。其中的表现之一就是对国家历次调控政策影响表现不明显,反应期较为滞后缓慢。“今年下半年,省城楼市的成交量不会出现大幅放量的情况。”李峰表示,近期交易量下降是调控政策之初的表现,部分资金有限的开发商会在下半年降价。省城的楼市行情会随着全国大势在明年春天进入下一个发展期。“我建议有购房需求的消费者,不妨近期去售楼处看看,现在是个买房的好时机。”山西东方紫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任金彪现场推销房子的言辞引来读者席上的笑声。任总的理由是近期各楼盘的交易量下跌,同时好多项目现在有大批好房源等着客户挑,楼价相对稳定。因为售楼处到访客户少,售楼人员可以给客户提供更细致周到的置业咨询服务。“一套90平方米的两居户型,总价约在45万元左右,首付15万元贷款30万元15年,每月月供应该在2000—3000元之间。如夫妻双方的月收入在万元上下,完全有能力购房。”来自山西崇泰景和房地产经纪公司的高扬现场给读者和与会嘉宾算了一笔买房账,他认为商品房的销售定位就是给中高收入群体,根据市场调研情况来看,省城楼价不算高,省城市场出现的问题是供求不对等。“商品房是必需性稀缺资源,从供求关系、城市进步、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角度分析,国内楼价还会长期看涨。”开发商与业界嘉宾一致认为,今年春季的调控政策是短期行为。中国经济如果因商品房开发建设及交易量下滑受到负面影响,“严厉调控政策”将在下半年及明年春天的执行变得“宽松”。

房子现在到底能不能买?薛铮和高扬还给出了建议:房产作为必需性稀缺资源,从供求关系角度分析,价格会长期看涨。从目前来看,政府有了调控的措施,开发商也有了促销的诚意,有需求的消费者可以多方比较,考虑出手。

4 开发商呼吁同行多为老百姓建小户型

作为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读者贾婷遇到的问题其实很普遍,“我们买不起120多平方米的大户型,可是想买的小户型房子又特别不好找。那现在国家有没有相关政策,对商品房户型进行调控,控制大户型的量,多建一些一居、二居的小户型?”

对于她的疑惑,省住建厅住房保障处处长梁晓军给予了肯定回答,在对户型的调控上,今年国务院4号、10号文件都对此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加大商品房中小户型、中低价位商品房的供应,90平方米以下的户型应占到房源总量的70%以上。

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于世玮则站在普通市民的角度上对此发表了看法。他认为,

商品房的销售对象是买得起房的高收入人群,而经济适用房、廉租房面向的则是中低收入者。商品房的面积建多大合适应由市场来决定,而政府应该将更多关注放在解决广大居民住房的需求上,加大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建设,这样7090(90平方米以下的户型应占到房源总量的70%以上)的问题都会相应得到解决,房子到底盖多大也将不再是个问题。

“虽然政策有规定,但现实中我们根本找不到合适、优质的小户型。”“有种说法是,90平方米以下的户型设计有一定难度,不能建,成本高,不如大户型好卖,交房后业主少,物业好管理。所以开发商不愿意建小户型,这种说法是事实吗?”“一些楼盘即便有小户型,房子也大多是背阴,位置差,市场上很难看到优质的小户型,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局面呢?”谈到小户型的供应,读者代表提出了种种质疑。

山西阳光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春光现场仔细分析了一个楼盘的户型大小是怎么决定的。从购买力角度讲,高档楼盘即便有小户型,普通老百姓也难以接受这个档次的房价;而从技术角度讲,高层多是框架结构、剪力墙,50平方米甚至更小的小户型确实不好布局。这些因素对小户型的供应量的确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他告诉读者,市场上中低档楼盘里,七八十平方米小户型的供应量还是挺大的,对解决老百姓,特别是城市改造拆迁户的住房问题还是能起到一定作用的。在现场,李春光呼吁同行,希望大家多建小户型,为圆百姓安居梦做点实事!

太原富力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邓韬立即用实际数据来回应李春光的号召。他说,他们公司的在建项目就全部严格遵守国家7090的相关规定,富丽现代广场的小户型甚至建到了40平方米左右。另外,他明确表示,楼市的一个现状就是七八十平方米的小户型一直是各个楼盘的热销户型,所以读者不必再为买不到合心的小户型而发愁。

7、8版稿件采写:本报记者王普荣戎紫冰高萱刘杰龙艳萍

摄影:本报记者李春泽武六红

安居愿景

袁纶华:希望山西社会各界继续关注住房,关注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关注我们的美好家园。

张秀:希望政府能够为中低收入人群提供更多的经济适用房和公租房。

于世玮:只要能保持国家房地产政策的连续性,一定能圆百姓住房梦!

梁晓军: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尽快实现百姓居有其屋的宏伟目标!

李春光:为老百姓做好事,让老百姓满意是我们开发商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邓韬:竭尽全力为山西父老打造最高性价比产品。

薛铮:真心希望政府部门在推进保障房计划方面,能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

赵海军:造放心房,建优居生活。

赵国伟:祝我们在座开发商和同行在未来几年能平稳度过这次可以称得上危机的环境,祝很多想买房的百姓买到自己满意的房子!

高扬:百姓住房,住房百姓。

李志锋:希望中国的房地产金融关注百姓的住房生活。

陈二召:希望山西房地产事业能健康发展!

魏薇:希望我这样的年轻人也能够买得起自己的房子!

贾婷:希望老百姓实现居者有其屋的梦想!

李峰:希望政府多提供保障性住房,而且把它们做得更像高品质商品房,而开发商多考虑普通住房者利益,普通住房者多赚钱争取增加资金实力,完善自己的购房梦。